Page 364 - 唯識藏_14
P. 364
兩字該通兩段。 答前問;後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者,牒上能詮之教,以答後問。或可「是名」 ,不見身、觸及身識,不見意、法及意識, 了知陀那自相,離諸分別,故名不見,非無分別乃名不見。 受所證,所觸所得,由此因緣,為他宣說。」若依此釋,正體、後得皆是現量。如實 義。」此即現量知自相義。又《瑜伽》第二復作此言:「依知言說者,謂各別於內所 ,名之為內;諸法自相各附自體,名為各別。是故《雜集》第一云:「自內所受是知
此即第二、別答前兩問。文有兩節:初是名勝義善巧菩薩者,牒上所證之義,以 是名勝義善巧菩薩。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。 此釋不見十八界故,名善巧菩薩。 不見眼、色及眼識,不見耳、聲及耳識,不見鼻、香及鼻識,不見舌、味及舌識
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二
3
5
5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