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 - 唯識藏_23
P. 14

於增上四聖諦等」下,釋第四句。略義中,「先聞正法,如理思惟」,是初句;「法  句。諸不善,名「惡」;外道無利諸邪苦行,名「無義因」:皆遠捨故。第三、「若  差別」下,第二復次重釋頌文。  處。基云:無漏名清淨,聖自在名天。此釋第三句。後得生天果,釋第四句。「復有  脫處。故上論云:「雜修定者,生五淨居。」亦可除梵天無想,自外餘天皆是證解脫  展轉修起靜慮,發無漏慧圓滿故,因此後生五淨居天,不出彼天而證解脫,故云證解  清淨諸天眾同分中」者,景云:二施所引福智資糧是欲界法,得欲天界,亦可彼由此  此釋初句。「彼既成就」,釋下三句。初名譽果,即第二句。次解脫果。「證解脫處  ,慚也;「受持戒」者,戒也;「得衣服」等者,施也;「所有正法」等者,法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頌釋中分三。初、釋初句。次、「諸惡行所,應速遠離」下,釋第二、第三  「多聞能知法」至「此中略義」。  第二頌中,由行信等五種善事,得三種果。「獲正信」者,信也;「恥居家」者  「信慚戒施法」至「此中略義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二十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9   10   11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   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