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37 - 唯識藏_36
P. 437

,第一和第二叫做法智,第三叫做類智。  行相與真如境不同,故要倣學,而自證分與真如真境體義不異,故不必倣學。三心中  ,模倣的意思。為什麼只法見分,而不法自證分呢?關於這,《述記》說,因見分的  執相。於第三心法解脫道的二空智的見分,起二空觀,學習證二空理相。法就是倣似  起生空觀,學習斷我執相。於第二心法無間道的法空智的見分,起法空觀,學習斷法  緣我法為假的智慧,即所謂的俱空智觀,菩薩依此能斷微細的分別二障。  即所謂的法空智觀,菩薩依此能斷粗分別的所知障。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,是總  薩可依此斷粗分別的煩惱障。內遣諸法假緣智,是緣一切諸法為假而有實無的智慧,  假緣智。內遣有情假緣智,是緣有情內身為假而無體的智慧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心相見道與一心的見道,以及二障的關係如下:  蓋這是倣學之觀,故非真實斷證。就是說,於第一心法無間道的生空智的見分,  三心是內遣有情假緣智、內遣諸法假緣智、遍遣一切有情(實我)諸法(實法)
                唯識要義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   432   433   434   435   436   437   438   439   440   441   4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