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5 - 唯識藏_01
P. 135
處;五者、比丘隨戒處;六者、方便處;七者、利眾生處;八者、諸所作處。 切苦事悉能安忍。 習樂因,具足善法,無量眾苦悉當安忍,況復小苦。」如是正思惟時,覺慧具足,一 營世生業,治生種殖,奉事王家。如是諸苦,莫不備經,皆是癡冥無知過故。今當修 滅除他想,住攝取想;依攝取想已,他不饒益者悉能堪忍。 應攝取,普令安樂,不應於親屬眾生應利益處而復重加不饒益事。」如是正思惟時, 惟時,離於樂想,住於苦想;依苦想已,他不饒益者悉能堪忍。 足者。菩薩作如是學:「時於常苦眾生欲令離苦,云何加報,重增其苦?」如是正思 者悉能堪忍。
一切苦事,略說八種:一者、依處;二者、世法處;三者、威儀處;四者、攝法 安苦忍者,菩薩作如是學:「我從昔來常求欲事,為諸苦因,生無量大苦,所謂 云何為忍?若不瞋不報,心不懷恨,是名為忍。 攝取想者,菩薩作如是學:「我於一切眾生發菩提心,於一切眾生作親屬想,我 苦想者,是菩薩觀大力具足者尚不離三相,所謂行苦、變易苦、苦苦,況復不具
菩薩地持經卷第六
1
2
2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