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38 - 唯識藏_01
P. 438
四者、能自解說正義。五者、能知諸法名字。 輕作重,說重作輕;為令一人得懺悔故,乃至大眾中得懺悔故:是名說摩夷甚深義。 重,是名說毗尼甚深義。三者、說摩夷義,佛爾時為眾生故,說名為犯;為他故,說 多羅義。二者、能說毗尼義,是犯是非犯,是可悔是不可悔,是輕是重,是性重是遮 不退、我、我所、佛性、菩薩性、如來、涅槃、三乘、色、造色、十二因緣,是名修 ;五者、如法得財施。是名不貪五因緣,如〈施品〉說。 善淨語;五者、善教語。此五因緣是名柔軟語,如〈四攝品〉中說。 惱繫、煩惱障故,不修善法。是名憐愍因緣。以是因緣,憐愍之心遂得增長。 是名邪見,如外道等。復有眾生,不受苦惱,不行惡業,亦不放逸,亦不邪見,具煩 逸。復有眾生,不受苦惱,不行惡業,
說甚深義,有五因緣:一者、說修多羅甚深之義,解說空義、三世、中陰、退、 不貪者,有五因緣:一者、不分別施;二者、喜施;三者、至心施;四者、淨施 勇健因緣者,有五種,如上〈三十七助菩提品〉中說。 柔軟因緣者,有五種:一者、善先語;二者、善喜語;三者、善無畏語;四者、
菩薩善戒經卷第七
4
2
2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