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8 - 唯識藏_04
P. 148
故,而不可取;復由極微細故,而不可取;或由心散亂故,而不可取;或由根損壞故 有,方可顯了」者,不應道理。 故汝言「若法性無,是即無相;若法性有,是即有相。性若是無,不可顯了;性若是 若有因者,果性可顯,非是因性,以不顯因能顯於果,不應道理。 不應道理。若言異者,彼顯為無因耶?為有因耶?若言無因,無因而顯,不應道理。 果,是莖等因,是即一法亦顯不顯,不應道理。 應道理。因亦是有,何不為障?若言果性是障緣者,是則一法亦因亦果,如芽是種子 中先有果性,不顯因者,不應道理。 如黑闇障 而有障礙,不應道理。若有障緣者,屬果之因,何故不障?同是有故,不應道理。譬
我今當說:雖復是有,不可取相,謂或有遠故,雖有而不可取;又由四種障因障 如是無障緣故,有障緣故,有相故,果相故,顯不異故,顯異故,不應道理。是 又今問汝,隨汝意答。本法與顯,為異不異?若不異者,法應常顯,顯已復顯, 復應問彼:為有性是障緣,為果性耶?若有性是障緣者,是即有性常不顯了,不
瑜伽師地論卷第六
瓫
中水,亦能障
瓫
。若言障緣亦障因者,亦應顯因,俱被障故,而言但顯因
1
2
2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