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6 - 唯識藏_04
P. 146
?因中果性,為未生相,為已生相?若未生相,便於因中,果猶未生,而說是有,不 便無因果二種決定,因果二種無差別故,因中有果,不應道理。若有異相,汝意云何 施設故,求取故,所作決定故,生故,彼見因中常有果性。 是一切因,為求一果,應取一切,應於一切加功營搆,應從一切一切果生。」如是由 ,非餘。又若彼果,即從彼生,不從餘生。是故彼果因中已有。若不爾者,應立一切 知共立彼為此因,非餘。又求果者,唯取此因,非餘。又即於彼,加功營搆諸所求事 地,住異生地,住隨思惟觀察行地。彼作是思:「若從彼性,此性得生,一切世間共 有果性。理者,謂即如彼沙門,若婆羅門,為性尋思,為性觀察,住尋思地,住自辦 恒恒時,於諸因中具有果性。謂雨眾外道作如是計。 吉祥論
應審問彼:汝何所欲?何者因相?何者果相?因果兩相,為異不異?若無異相, 答:由教及理故。教者,謂彼先師所造教藏,隨聞轉授,傳至于今,顯示因中先 問:何因緣故,彼諸外道起如是見,立如是論,顯示因中具有果性? 因中有果論者,謂如有一,若沙門,若婆羅門,起如是見,立如是論:常常時,
瑜伽師地論卷第六
1
1
1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