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6 - 唯識藏_05
P. 416
成熟,若勸請他,令其成熟。 法已善修學,即應勸請,慇懃營助,令其成熟無量有情。俱成熟者,謂具二種,若自 立善處,云何於他教授諫舉為作憶念?他應於汝教授諫舉為作憶念。」 自修行法隨法行,令諸有情同分隨轉,勿使他人作如是說:「汝自不能出不善處,安 ?餘若見彼毀犯因緣既被驅擯,便自防護,不起毀犯故。 ,若重攝受,令彼及餘利益安樂;若驅擯已,不重攝受,但令其餘利益安樂。何以故 訶罰;若犯上品,慈心驅擯。當知此中,諫誨、訶罰,令彼及餘利益安樂。驅擯一種 ,除遣憂愁及惡作行,除遣煩惱、隨煩惱行。如是等類,當知皆名別供事行。 發起種種別供事行,謂看病行,給施如法衣服、飲食、諸坐臥具、病緣醫藥資生具行
由此所說二十七種成熟方便,當知令前六種成熟差別圓滿,所謂諸根成熟、善根 請他成熟者,謂若有餘無量有情於彼發起上品愛敬,或復有餘善知方便,於說正 自成熟者,謂自宣說,隨順正法,令諸有情出不善處,安立善處。如自所說,亦 降伏者,謂深防護自身雜染,於毀犯者,若犯下品,慈心諫誨;若犯中品,慈心 攝受者,謂無染心以親教師及軌範師道理方便,無有顛倒,與作依止。又即於彼
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
8
6
6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