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4 - 唯識藏_06
P. 114
作依怙等;四者、勸令供養諸佛如來;五者、令於如來所說正法受持讀誦,書寫供養。 ,令學己德;二者、方便安處,令學他德;三者、無依無怙,有苦有貧,隨力隨能, 說授三乘以為饒益。 有苦有貧,善能為彼作依怙等以為饒益;四者、說授能往善趣之道以為饒益;五者、 為饒益;二者、於不隨順能引義利所作事業,說授隨順以為饒益;三者、無依無怙, 復如是,以利俱心,於諸有情住平等心。由此五相,是諸菩薩於諸有情其心平等。 之心,於諸有情住平等心;五者、菩薩如於一有情行利益行,於一切有情行利益行亦 已生諸行,知是所想有情事已,知一有情所有法性即是一切有情法性,以法平等俱行 俱平等之心;三者、菩薩於諸有情深心發起一子愛俱平等之心;四者、菩薩於從眾緣 心,
又諸菩薩於五種處常當欣讚。何等為五?一者、值佛出世,常得承事;二者、於 又諸菩薩由五種相,於其有恩諸有情所,現前酬報。何等為五?一者、安處有情 又諸菩薩由五種相,於諸有情能作一切饒益之事。何等為五?一者、說授正命以 又諸菩薩由五種相,當知普於一切有情其心平等。何等為五?一者、菩薩最初發
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
1
0
0
4
4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