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0 - 唯識藏_09
P. 130

人讚歎布施,後還毀呰。如施,戒及餘修亦爾。是名四種意。  如是等恒伽所有沙數諸佛,於大乘法義得生覺了。四、眾生樂欲意,譬如如來先為一  提不更退墮。復有說言由唯發願,於安樂佛土得往彼受生。三、別義意,譬如有說事  ,我名毗婆尸,久已成佛。二、別時意,譬如有說若人誦持多寶佛名,決定於無上菩  。此中說偈:  。由如此等差別,諸佛如來依義密語,由此三性應隨決了,常、無常等正說如前解釋  滅、無二,本來寂靜、不寂靜、無二,本來涅槃、非涅槃、無二,生死、涅槃、無二  、無我、無二,靜、不靜、無二,有性、無性、無二,有生、無生、無二,有滅、無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復次,有四意、四依,一切佛世尊教應隨決了。一、平等意,譬如有說昔是時中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無性故成,前為後依止,無生滅本靜,及自性涅槃。  由自體非有,自體不住故,如取不有故,三性成無性。  如顯現不有,是故說永無;如顯現實有,是故說非無。  依一分說言,或有或非有;依二分說言,非有非非有。  如法實不有,如彼種種現,由此法非法,故說無二義。  攝大乘論卷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125   126   127   128   129   130   131   132   133   134   1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