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7 - 唯識藏_09
P. 307

作所應作,若待善友勸發,深生極重慚羞。  餘苦中,豈生怖畏,因此怖畏而退心耶?  提心?  神通變化而為戲喜。如此四事,唯菩薩有,於二乘無。菩薩既有此四事,云何當退菩

                     偈曰:     釋曰:諸菩薩大悲闍梨,常在心中,若見眾生受苦,即自生苦。由此道理,自然  偈曰:  釋曰:菩薩以大悲為體,是故極勤利他。雖入阿鼻地獄,如遊樂處。菩薩如是於  已說不退心,次遮畏苦心。偈曰:  釋曰:菩薩以自功德而為自嚴,以利他歡喜而為自食,以作意生處而為園地,以
              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二        自然作所作,待勸深慚羞。  大悲恒在意,他苦為自苦,  無間如樂處,豈怖諸有苦?  極勤利眾生,大悲為性故,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   302   303   304   305   306   307   308   309   310   311   3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