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名罪。 由得利益心故,與無利心相違;由得無畏心故,與作畏心相違。是故菩薩起如是貪,
已遮貪罪,次說修行差別。偈曰: 釋曰:菩薩於諸眾生由得慈心故,與瞋心相違;由得息苦心故,與作苦心相違; 偈曰: 釋曰:譬如鴿鳥多貪愛念諸子,最得增上,如是菩薩多悲,愛諸眾生增上亦爾。 偈曰:
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六 善行於三業,如人善浣衣;善行不惱他,如父於愛子; 善行於自心,如調未成奴;善行於欲塵,如商善販賣; 善行於生死,如病服苦藥;善行於眾生,如醫近病者; 利則違無利,無畏違畏心。 慈與瞋心違,息苦苦心反, 如是有悲人,於生愛亦爾。 如鴿於自子,普覆生極愛,
4
2
2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