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59 - 唯識藏_09
P. 559
是如是欲得故;二、廣大,謂入地菩薩十大願故;三、清淨,謂後後諸地轉轉清淨, 謂身放光明,口發音響,乃至廣說。差別有三種:一、種種,謂信、行、地、願,如 果。以諸願為因,心得遂故。心遂者,如心所欲,皆成就故。又以願力遊諸願果,所 ;六、業。彼思欲相應,共為自性,以智為因,諸地為地,二果為果,謂即果及未來 後三地。
釋曰:此二偈以六義分別諸願:一、自性;二、因;三、地;四、果;五、差別 已說菩薩陀羅尼,次說菩薩起諸願。偈曰: 釋曰:此中,應知諸菩薩依止陀羅尼,恒開示妙法及常受持,以此為業。 偈曰: 問:云何業?
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一 應知差別三,種種大清淨,此業有二種,自利與利他。 思欲共為體,智獨是彼因,諸地即為地,二果亦為果。 開法及持法,作業皆如是。 應知諸菩薩,恒依陀羅尼,
5
4
4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