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62 - 唯識藏_09
P. 562
、不住;五、無體;六、相定;七、隨轉;八、滅盡;九、變異;十、因;十一、果 為苦體故,此是依他相。息諸分別義是寂滅義,此是真實相。 ,由分別相唯有分別。此二是分別相,由無體故。不真分別義是苦義,由三界心心法
釋曰:此二偈以十五義成立剎那剎那滅義:一、由起;二、從因;三、相違;四 偈曰: 問:云何成立剎那壞義? 復次,應知依他相復以剎那剎那壞為無常義。 釋曰:此中,諸菩薩以無義是無常義,由分別相畢竟常無故;以分別義是無我義 偈曰: 問:何等是無常義,乃至何等是寂滅義?
變異因亦果,執持與增上,隨淨及隨生,成義有十五。 由起及從因,相違亦不住,無體與相定,隨轉并滅盡, 息諸分別義,是名四印義。 無義分別義,不真分別義,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一
5
4
4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