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27 - 唯識藏_11
P. 127
識薀一種是所惱亂,故最後說。 ,能起受用現法境界諸惱亂法,及能造作善不善業。由此因故,能感後世生等苦惱。 後受薀,次後識薀,最後想、行二薀。如是由對治故,說諸薀次第。 、於苦計樂顛倒;三、於無常計常顛倒;四、於無我計我顛倒。此中,先說色薀,次 經言:「三事合故觸,觸為緣故,受等法生。」由此生起因緣,說諸薀次第。 中,初說色薀,次說識薀。此二種薀是諸心法之所依止,依此故,起受等心法故。次 識住故;五、由顯了故。 者,乃至是所雜染者故,即由是義,次第得成。 執取者,謂想薀。受用雜染者,謂行薀。彼所依遍行法者,謂識薀。由計此識是受用 色根依執門故,為所受用;諸色境界所緣門故,為所受用。能受用者,謂受薀。受用
由流轉故者,諸根境界為所依故,能起二薀,謂領納境界及彩畫境界。由此因緣 由對治故者,為對治四顛倒故,說四念住。四顛倒者:一、於不淨計淨顛倒;二 由生起故者,如經說:「緣眼及色,眼識得生,乃至緣意及法,意識得生。」此 復由餘五因緣建立次第:一、由生起故;二、由對治故;三、由流轉故;四、由
顯揚聖教論卷第五
1
1
1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