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1 - 唯識藏_11
P. 461
非那落迦等趣性可轉,如是般涅槃、不般涅槃種性亦應可轉。何以故?剎帝利等及那 者如外地等,非有情故。 有情界,有聲聞乘等般涅槃種性有情界,有不般涅槃種性有情界。 應理故,唯現在世非般涅槃法不應理故。 五種、十種、六種、六種道理,應知。
云何同類譬喻不應理故?謂不應言如剎帝利、非剎帝利等種類可轉,及那落迦、 云何無根有情不應理故?謂不可說由此道理亦應得有無根有情。何以故?以無根 云何一切界差別可得故?謂佛所說諸有情界,有種種非一有情界,有下劣、勝妙 答:謂一切界差別可得故,無根有情不應理故,同類譬喻不應理故,異類譬喻不 問:云何種性差別五種道理? 論曰:種性差別、大乘言教是如來說、於一時間多佛出世及一乘性,如其次第, 又於功德事中,依止大乘勝決擇,今當說。頌曰:
顯揚聖教論卷第二十 五種及十種,六六種道理。 種性如來說,多佛與一乘,
4
4
4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