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6 - 唯識藏_11
P. 66
欲趣入,乃至為令諸所求義成就法行。 處閑靜,極善研尋,稱理觀察思惟法行;十、如所思惟,修行奢摩他、毗鉢舍那,為 堅持故,以廣妙音溫習法行;八、悲愍他故,傳授與彼,隨其廣略開演法行;九、獨 敬重心披讀法行;六、為欲修習法隨法行,從師受已,諷誦法行;七、既諷誦已,為 若他發意,恭敬尊重,以微妙聲宣揚闡讀,由宗仰故,諦聽法行;五、發淨信解,恭 行;二、若劣若勝諸供養具,供養法行;三、若自書已,由矜愍心,施他法行;四、 不害為性。 ,或四種極苦有情,或六種重苦苦有情,或三種相苦苦有情,諸如是所,令離苦行, 不退轉,是謂證法性發心。 平等故,得大我意;已至不住流轉寂滅菩薩道故,得廣大意。由如是故,於大菩提願
顯揚聖教論卷第二 諸行者,謂十種法行,廣說如經。一、於菩薩藏法,若多若少,尊重恭敬書持法 悲愍者,謂如是已發心菩薩,於十方世界,或三種退墮苦有情,或五趣定苦有情
顯揚聖教論卷第二
5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