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2 - 唯識藏_12
P. 162
他,能抉擇三乘法義,能除不吉祥,能斷煩惱障及所知障,由是可知其中之殊勝也。 諦大師則宗唯識古學,故此兩種譯本互有出入,實乃當然爾。 一注疏,其中多處論及二論異同,可資參照。然玄奘大師所傳,以唯識今學為主,真 執,後者先遣所執,後遣依他。唐代窺基大師之《辯中邊論述記》,乃本論現存之唯 》卻說一能變;前者說心所能取總別二相,後者卻說心所唯取別相;前者獨遣遍計所 ,二論之品數與品名雖大抵相同,然譯文多有出入。如《辯中邊》明三能變,《中邊 薩所作。玄奘大師之譯本則另有題為《辯中邊論頌》之頌文單獨流通於世。除此之外 文並未見其有單行本流通,書中亦未說明頌與釋文之作者不同,僅於卷首題為天親菩
又《成唯識論了義燈》列為法相宗六經十一論之一,《南海寄歸內法傳》舉為無 世親菩薩於論末云,此論所述,乃甚深密義,非尋思所行,能摧他辯,能利樂自 又梁代真諦大師譯有《中邊分別論》二卷,與本論為同本異譯,然此譯本中之頌
辯中邊論題解
五、特色與影響
1
4
4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