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3 - 唯識藏_12
P. 173
空。如理者,謂勝義,即如實行所觀真理,此即空故,名勝義空。菩薩修行,為得二 故名為大,所住空故,名為大空。能見此者,謂智能見內處等空,空智空故,說名空 身者,謂能、所食所依止身。此身空故,名內外空。諸器世間說為所住,此相寬廣, 此等略義,云何應知?頌曰: 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無散空、本性空、相空、一切法空、無性空、無性自性空。 。如水界等,出離客塵,空淨亦然,非性轉變。 垢位,說為雜染;出離垢時,說為清淨。雖先雜染,後成清淨,而非轉變,成無常失
論曰:能食空者,依內處說,即是內空。所食空者,依外處說,即是外空。此依 此空差別復有十六,謂內空、外空、內外空、大空、空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
辯中邊論卷上 為種性清淨,為得諸相好,為淨諸佛法,故菩薩觀空。 為常益有情,為不捨生死,為善無窮盡,故觀此為空。 能食及所食,此依身所住,能見此如理,所求二淨空。
① 「金」,底本作「全」,今依據麗本《中邊分別論》卷上改作「金」。
1
5
5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