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20 - 唯識藏_12
P. 320

風俗、習慣等,係了解當時印度之重要資料。  有《南海寄歸內法傳》、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》,詳載印度南海諸國僧人之生活、  、《觀所緣論釋》、《因明正理門論》、《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》等。又著  》、《佛說大孔雀咒王經》、《成唯識寶生論》、《六門教授習定論》、《掌中論》  部毗奈耶雜事》、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》等,其他則有《金光明最勝王經  ,敕住佛授記寺,翻譯經典。與鳩摩羅什、真諦、玄奘大師同稱四大翻譯家。  修學於那爛陀寺,歷經十載。返國時,攜回梵本四百部、舍利三百粒,天后親往迎接  ,即於唐高宗咸亨二年(六七一年),經由廣州,取道海路,經室利弗逝,抵印度,  慧,除遍訪名德、博覽群籍之外,於法顯及玄奘大師西行求法,尤為渴仰。具足戒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師之譯作,多以律部典籍為主,如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》、《根本說一切有  義淨大師(西元六三五|七一三年),唐代譯經僧。范陽人。幼即出家,天性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門教授習定論題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、譯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者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315   316   317   318   319   320   321   322   323   324   3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