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5 - 唯識藏_12
P. 415
是一一配屬。 ,雖念念滅,而無斷盡。由佛功德無盡究竟,是故成就最清淨覺。其餘諸句,皆應如 利樂有情功德無有斷盡。此利他德依自利德,乃得無斷,是故如來有為功德從因生故 一切有情方便而說,為令不定種性有情決定速趣無上正等菩提果故。由此道理,諸佛 ,窮未來際,不能令其畢竟滅度。 教化,彼復修善,得生善趣,後還退墮,受諸苦惱;諸佛方便,復更拔濟。如是展轉 因,得生人趣乃至非想非非想處,必還退下,墮諸惡趣;諸佛方便,復為現通,說法 無有得滅度期。諸佛但可為彼方便示現神通,說離惡趣,生善趣法,彼雖依教勤修善 無時限,然有畢竟得滅度期,諸佛慈悲巧方便故。第五種性無有出世功德因故,畢竟 四、不定種性;五、無有出世功德種性。如餘經論廣說其相
雖餘經中宣說一切有情之類皆有佛性,皆當作佛,然就真如法身佛性,或就少分 無始時來,一切有情有五種性:一、聲聞種性;二、獨覺種性;三、如來種性; 一切如來本發弘願,為有情故,求大菩提,若諸有情盡得滅度,爾時諸佛有為功
佛地經論卷第二
4
0
0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