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30 - 唯識藏_12
P. 530
六句義相。由此四頌,略說佛地一切功德,及前廣說,應知摠名聖教所說。 世俗,後五勝義,隨其所應,三身所攝。如是等類,隨相應知。 ;五、變化佛;六、法界佛;七、心佛;八、定佛;九、本性佛;十、隨樂佛。前五 宜,數現生故。 ,諸功德法所依止故,諸功德法所集成故。若變化身,若他受用,俱名生身,隨眾所 種種化身,令諸菩薩受法樂故,隨時改轉,不決定故;四、非受用非變化,謂自性身。 ,但名變化,不名受用,不必令受現法樂故;三、亦受用亦變化,謂為地上菩薩所現 化非受用,謂變化身為化地前雜類生故,或麤或妙,或令歡喜,或令怖畏,改轉不定 。變化身者,唯為利他,現諸化相,故利他攝。
論曰 經曰 又餘經說有十種佛:一、現等覺佛;二、弘誓願佛;三、業異熟佛;四、住持佛 或處說佛有二種身:一者、生身;二者、法身。若自性身,若實受用,俱名法身 如是三身,有四分故,得為四句:一、受用非變化,謂自利分實受用身;二、變
佛地經論卷第七
:如是如來清淨法界,諸佛同說,具足佛地五種功德、三身差別,或自性等 :如是淨法界,諸佛之所說。
5
1
1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