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25 - 唯識藏_13
P. 525
所不住,譬如燋種,雖遇甘雨終不生,又云「假使一切無量眾生一時成就阿耨菩提已 輩則不如是,雖得聽受是妙經典,而不能生菩提道因」,又多譬喻,如枯木石山,水 說除一闡提者,是無性人。不爾,何以除不除別? ,《佛性論》等,引經所說佛日慧光,照闡提身,令生長者,是有性人;《涅槃經》 是經已,悉皆能作菩提因緣;法聲光明入毛孔者,必定當得阿耨菩提。』」准此故知 、與淨持戒、修習諸善法有差別」,乃至「佛言:『善男子!除一闡提,其餘眾生聞 然。何以故?世尊!犯四重禁、作五逆人及一闡提,光明入身作菩提因者,如是等輩 定須因緣,觀方可現。」無性既不許有觀,明知無性不得作佛。
又云「若得聞是《大涅槃經》,雖犯四禁及五無間,猶故能作菩提因緣。一闡提 又亦同《涅槃》第九云「大涅槃光入於一切眾生毛孔,而能作菩提因者,此義不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四
③ 「而」,底本作「與」,今依據麗本《佛性論》卷二改作「而」。 ② 「身」字下,底本有「法」,今依據卍續本刪去。 ① 「故」字上,底本有「重」,今依據麗本《佛性論》卷二刪去。
5
1
1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