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75 - 唯識藏_14
P. 575
諸苦難故。此受發心復有二種:一、世俗發心,謂如有一,隨智者前恭敬而住,起增 誓願,受發心法,謂我必定當證無上菩提,為度十方一切有情,令離諸煩惱故,及離 菩薩住菩薩法性,為欲利益十方世界所有有情,依彼行相強勝因緣,於無上菩提發大 性,是故於此離言自性而起言說。」 亦不能聞如是義;若無有聞,即不能知此一切法離言自性。為欲令他聞知諸法離言自 故,於一切法離言自性而起言說?答:若不起言,即不能為他說一切法離言自性,他 說,如來以妙方便,能以無名相法,作名相說。」又如《瑜伽》三十六云:「何因緣 是離言法性,為欲令他現等覺故,假安立名想。」又《報恩經》第一卷云:「法無言 不捨菩提大願,而修止觀。 依為住,於大乘中修奢摩他、毗鉢舍那。」
住菩提願,如《顯揚論》第二卷說,彼云:「發心者,謂諸菩薩發菩提心。若諸 法假安立者,一切諸法皆離名言,而假安立十二分教。故此經第一云:「即於如 此即第二、如來正答。謂諸菩薩用十二部經假安立法以為所依,而修止觀;又住 佛告慈氏菩薩曰:「善男子!當知菩薩法假安立及不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為
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九
5
6
6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