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78 - 唯識藏_14
P. 578

了所知境故,名如所有性。」  集》釋云:「由如是等義差別門  行相、真如、一切行無常、一切行苦、一切法無我、涅槃寂靜、空、無願、無相。  有性者,謂蘊、界、處。  緣境界。  緣境界。  際所緣、所作成就所緣。有分別影像所緣者,謂由勝解作意所有奢摩他、毗鉢舍那所  巧所緣、淨惑所緣。遍滿所緣復有四種,謂有分別影像所緣、無分別影像所緣、事邊  ,故今對辨。  《集論》第六、《雜集》十二、《顯揚》十六、《瑜伽》二十六,次第廣釋四種所緣  ,而不解釋。若依《瑜伽》十三及六十五,具列遍滿、淨行等四種所緣,而不解釋。  所緣;四、淨惑所緣。如是四種,諸經不同。若依此經及《深密經》,但列遍滿四緣
              「淨行所緣復有五種,謂多貪行者緣不淨境,多瞋行者緣修慈境,多癡行者緣眾  故《集論》云:「云何於法所緣差  第二、依數列名。結所緣境總有四種:一、遍滿所緣;二、淨行所緣;三、善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向出世間,及此後所得作意。」  《雜集》釋云:「真實作意者,一  意者,一向世間作意。」  《雜集》釋云:「勝解作





                 所作成就所緣者,謂轉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分量邊際,是故建立蘊、界、處三。」  《雜集》釋云:「為顯所知諸法體事唯有爾  無分別影像所緣者,謂由真實作意所有奢摩他、毗鉢舍那所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事邊際所緣者,謂一切法盡所有性、如所有性。盡所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別?略說有四,謂遍滿所緣、淨行所緣、善



                 無有顛倒,所緣顯現故。」  《雜集》釋云:「已得轉依者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所有性者,謂四聖諦、十六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

                     雜  《
   573   574   575   576   577   578   579   580   581   582   5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