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04 - 唯識藏_15
P. 504

後之共相而說,故唯就觀察說名世間現量,然非真正現量。  共相,譬如以綫貫穿花鬘,謂無常一法遍及諸蘊,苦及無我亦復如是。此中現量是依  我。」無常等理具有二義:一者、自相,謂無常等理具有現量所得各各自體;二者、  師地論》云:「決定義者,如一切行皆是無常,一切有漏皆性是苦,一切諸法皆空無  性者,是指諸有漏行。言一切法皆無我性者,是攝一切法。此等即名三法。如《瑜伽  聞、思二慧散心之所推度,故非現量。此等唯是世間現量云。  惱故,名為苦現量;言說尋求等中無自在故,了知無我者,名為無我現量。此等是由  由是現量,故名現量。謂依粗無常,比知細無常等,故名依止現見所得相。下當宣說。  是舉事正釋。此為世間現量所得者,是分析量之分際,如言世間觀察唯是現量而

              《瑜伽師地論》中是依真正現量,說名世間現量,如彼論云:「問:如是現量,  第二種解釋云:此中所言一切行皆無常性者,是總攝諸有為法。言一切行皆是苦  答:此處暫依一世粗無常義,即能現見無常性者,名無常現量;自身領受各種損  問:此事如何?  此即第二、正釋。此段經文亦有兩種解釋。第一種解釋云:一切行皆無常性等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深密經疏卷第三十七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499   500   501   502   503   504   505   506   507   508   5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