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14 - 唯識藏_18
P. 514
視苦不救,則無勝能;若無勝能,亦無菩薩。苦難有二種,謂內及外。內外此二苦難 ,故明此義。 圓滿。此三德中,因、果二德顯自利,恩德顯利他。已說三學竟,欲顯菩薩三德圓滿 謂先思後行。復有二種,即後二無畏。或有四種,如前說。得如此無等勝能,即恩德 相應,即因圓滿;至十種自在,即果圓滿。利益他事,或有二種,或有四種。二種, 無等勝能,
釋曰:此次立難。若菩薩如此三德,皆為拔濟一切眾生,云何眾生遭世苦難?若 論曰:云何於世間中見有眾生遭重苦難? 釋曰:三學攝十度及世間一切功德,故名功德聚。若菩薩未得得,已得不失,名 論曰:若菩薩如此依戒、定、慧學,功德聚相應,至十種自在,於一切利他事得 釋曰:此顯菩薩有體有恩。有體故,言實有;有恩故,言可知。 論曰:若菩薩於世間實有,亦復可知。
攝大乘論釋卷第十二
5
0
0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