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34 - 唯識藏_24
P. 634
漏智,無能斷煩惱。若爾,何故此中來,有何意也?此中但簡後得智不斷惑所以,非 同故,有漏心相執之所引所以,遂令後得智亦有相,乃至廣說。又解:純世間道是有 曾習故者,無分別智後得,名曾習。又即此緣事相,無分別智曾習,雖是有漏,種類 法相。由此三義,不永害隨眠。 執即是末那二執,入真觀時,二執不起,今出真現相執還起,引彼後智不能泯伏三界 以彼唯是有漏,不名後智故。今所執修道後智,通世出世。二、「相執引故」者,相 」者,修道後智是相見道類,名為曾習;不得說言見邊所修智今修位起,名為曾得, 等,景云:此為簡二乘後智一向有漏,是純世間。又云:釋所以中,一、「是曾習故 論》,約觀上下行諦作十六觀。 涅槃路非一眾多,或有有情依《對法論》,約觀能所取作
泰云:此簡後得智不斷所以。以緣事故,名純世間道,不約無漏義以名世間。是 第二、對辨差別中有三復次,第三復次明所執異中云「無有純世間道永害隨眠」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
1
8
8
6
6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