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33 - 唯識藏_24
P. 633
釋論云,於三心中,前二心別觀欲界人法二空,後一心總觀上界人法空,至第三心遣 智」者,智也。泰云:依此論文別觀三界四諦為八諦觀,不同《對法》八諦觀。引證 是無漏,名為出世;緣世事起,復名世間。由此義故,通世出世。 法智,名似類智。 相觀中,四法忍、四法智總緣下上八諦法體,名似法智。四類忍、四類智緣前法忍、 一自為上下也。何以如此者?以同一種生故,故相望為下上也。 品,法執為中品,但約執心為論,故唯或說一也。又但如人法相望為下上也,非以一
七云、「如其次第,於一一諦,二種智生」等者,「忍可智」者,是忍;「決定 六云、「是出世間智後所得」者,釋後得智名,亦是辨次第。 五云、「世俗智 四云、「似法、類智」者,辨真似門。見道三心,前二真法智,第三真類智。今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
② 底本無「智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五十五補上。 ① 「現觀邊智」,底本作「觀知邊觀」,今依據前文改作「現觀邊智」。
② 攝,通世出世」者,此是對無分別智,故說後智名世俗智。體
1
8
8
5
5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