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30 - 唯識藏_24
P. 630

心等是後得智,重證見道所斷煩惱,假名斷也。此中,菩薩入無相見道,次出三心;  第三解:見道有二:一、真見道,頓證二空,頓斷二障;二、相見道,即三心、十六  ,後心雙斷二執後品。然人法相對,故初名上品,次名中品。更有第四心名解脫道。  道,後一名解脫道。第二解:人法二執各有二品,初心斷人執初品,次心斷法執初品  對法  所下品空故,名遍遣二假。然今取唯大乘為勝。  作空行,遣屬我法假,除我所執,名第二遣法假;第三、假我及屬我法,重觀我、我  見道,亦是二乘。所以者何?初、別觀法上無我故,作無我行觀,名遣有情假;次、  。從因為論,由無間道不別作有情假觀等故。那爛陀寺海慧論師釋此三心,非唯菩薩  觀有三心者,但就一味境智義說三心。下釋異名,止觀雙修,名為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國諸德釋此論文自有三說:第一解:初心正斷人執上品,次心正斷法執中品。  基述三藏云:「遣有情假」者,是方便道中行也。「法緣心生」者,無間道心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名中品,人執名上品,準此可解,後心斷前二品習氣。故三心中,前二名無間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625   626   627   628   629   630   631   632   633   634   6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