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88 - 唯識藏_28
P. 288
長作用相應者,謂後二正斷,以能生長諸善法故。能持,能息,能靜,能調,又能引 、生長作用相應故,名精進。損害作用相應者,謂前二正斷,以能損害不善法故。生 捨者,謂不棄此心。能壞怨心,名為損者;顯此無畏,故名顯發損者常安隱故。損害 故論云遠離一切忿熱灰故,《大論》八十三言:「與清涼義相應故。」 門故,是往清淨善趣因故,能為無悔等漸次乃至涅槃所依故,遠離一切忿熱灰故。 靜故,能趣清淨諸善趣故,能為清涼所依處故,說名為戒。隨其次第,能引守護諸根 釋,不共今當說。能捨施者當來貧苦,能捨受者現在熱惱,故名為施。能令諸根永寂
遠離不捨怨害心故,顯發損者常安隱故,說名為忍。怨害心者,謂起報怨心。不 不共詞解戒中,有二清涼:一、涅槃名清涼,故論云涅槃所依;二、戒即清涼, 復次,濟度自他最極災橫故,名波羅蜜多,能令自他越度生死大苦海故。共辭已 第四復次,到所知彼岸。此當《攝論》第五教彼岸,雖行能離橫,以教為先故。 復次,到所知彼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四
① 岸故,名波羅蜜多,安住佛性故。
8
2
2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