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2 - 唯識藏_33
P. 402
,不應為例。 立境名,據實而言,亦得名智;若時觀行境與心合,能起正智,故立智名。所望不同 亦名智。即是《智度論》智及智度皆名般若,正與此同。 分別故是智。據實而言,於此無分別體即真如,不應名智,智實性故;由此智生,故 真如上得無分別,即十句中本性清淨句。第四、幻等喻,釋妨難,故在後方明。 於地前觀三性境入於初地,由無分別智斷除分別,此智必不孤起,必有所緣,即於此 分別句,共相配本性清淨句。由此無分別智斷除分別故,即金剛句中無分別智句。以
此後四故中,已釋三訖,攝前句中五句體訖。 若爾,圓成實應智非境。答曰:不然。若時觀行未能起無分別智,未與智合,但 述曰:總解前三自性境及後二無分別。前三是境,後二是智,謂三性故是境,無 論曰:「如次應知」至「及無分別」。 述曰:十無倒中,第五、自性無倒,第六、共相無倒,即十金剛句中,自性配無
辯中邊論述記卷下
3
9
9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