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2 - 唯識藏_33
P. 442
,有行非能緣故。且如妄分別及障等,是二邊行;翻此,「中行」名。行不孤生,必 三復次,至下當知。二「義」字通四邊。 證後法,即名為果;非要圓滿佛位,方名為果。然舊論結文,在釋論名後,非無雜亂。 行果」,亦依士釋。體無修證,修證即無上,名修證無上。所言「果」者,修前因, 境令不忘,名正行持。或由此,方起正行、持正行故,名正行持。正行之果,名「正
述曰:「辯」謂顯了,即是雙辯處中及二邊能緣行義。能緣行及行,合名能緣行 論曰:「此論能辯」至「能緣行義」。 述曰:然此所明,離二邊之中,深密等五義。天親菩薩釋初句中「中邊」二字為 論:「頌曰:此論辯中邊」至「除諸不吉祥」。 述曰:自下一部,第三大文,是釋名願施分。此則徵訖。 論曰:何故此論名《辯中邊》?
辯中邊論述記卷下
4
3
3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