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5 - 唯識藏_34
P. 105
,總名小乘,由機行等,同狹劣故,不相違也。 故,亦名一乘。獨覺無別教門,初業亦由聲起,故名聲聞乘,不名獨覺乘。二乘通論 應齊責。 然未見文。又準《菩薩藏》第一卷說十度、十弊相治數齊,四輪、八難相治數別,不 同。未可即令皆同皆異,隨宜且分乘、藏。有此異同相對,總有可同相,於理未爽, ,所以不同;經中所說二、三藏,二、三乘,以機行而彰運,對機理而辨教,所以可 》等所說二藏、三藏,與二乘、三乘同。
聲聞、獨覺俱得藏名,如〈藏章〉中自當廣釋。 問:既以果對,名為佛乘,亦應果對,名為佛藏,何故但名菩薩藏,不名佛藏? 答:以果相對,但說佛乘;二運可修,說菩薩乘;行等廣故,名為大乘;遮餘二 問:何故有處說佛乘亦名菩薩乘,但名聲聞乘,不名獨覺乘? 答:自他皆可乘。菩薩具二度,度他非自度,何妨立佛乘。 問:乘是運度義,菩薩可有乘;如來既已度,應不立佛乘。 答:乘是運載義,約機行以明乘;藏是含容義,教對理而為藏。一、五之與六種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
9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