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55 - 唯識藏_35
P. 255
亦無不可。現在我誦讀蘇東坡遊廬山一首詩,權當作結論偈語: 測驗 念既然明了,那麼,這座唯識的大寶殿的內容,亦可略知概況了。 才算圓滿。真者不偽,如者不變,不虛偽,不變遷,這是甚麼境界啊。六種無為的概 顯的真如;大乘要到初地菩薩,才證一分法空真如;唯有到了佛果的時候,二空真如 轉依果,才能親證。最低的限度,小乘要到四果羅漢,才證我空真如,也就是我空所 能燒;說刀,是不能割。言不詮真故。真如之理,要破二執,斷二障,證二空,得二 名詞是方便言說,就是真如這兩個字也是方便言說,名不副實的啊。例如說火,是不 麼一個、二個、三個、四個、五個、六個,這豈不是大笑話麼?其實,不但前面五個 方便說的。怎樣知道呢?因為是一切法的平等性,無形無
唯識的道理,本來很深奧的,不過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,隨各人的見解去領會,
百法入門講話
甚麼叫做不動無為? 甚麼叫做非擇滅無為? 甚麼叫做虛空無為? 甚麼叫做無為?
甚麼叫做真如無為? 甚麼叫做想受滅無為? 甚麼叫做擇滅無為? 無為法有幾種?
2
4
4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