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 - 唯識藏_37
P. 17
乾隆大藏經》第八十七冊、日版《卍正藏經》第四十一冊、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第三 ,不僅為佛教因明之最古論著,亦為印度邏輯史上最初文獻之一,意義深遠。 之不名通達議論之法。末勸習此論,必能廣生問答,增長智慧。 證,闡明正法論與負處之別。 問不問、應答不答、違本宗等。以負處為議論之大棘刺,應當覺知,速宜遠離。 諸論生疑。
本論今收錄於《高麗大藏經》第十七冊、宋版《磧砂大藏經》第十七冊、清版《 全論結構以問答方式進行,事理相輔,前後緊扣,主軸清晰流暢,用詞淺顯扼要
方便心論題解 相應品︰論述二十種問答相應。若能以此二十義助發正理,方名解真實論,反 辯正論品︰廣舉諸喻,如第二頭、第三手、樹根地下水、大火燒山等,透過辯 明負處品︰闡述墮負處之十七種類別,包括語顛倒、立因不正、引喻不同、應
五、現存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