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90 - 唯識藏_附錄
P. 190
其第一代的道昭在元興寺,和第四代的玄昉在興福寺,各自弘揚唯識說,因此元興寺 ,在唐數年。七 他們透過以下所揭出的四個途徑,把它傳入。 傳入日本,並同樣以法相宗之名興盛,直到現在。 地論宗和攝論宗受到法相宗的壓迫,或被法相宗融合。
循以上的途徑傳入日本的法相宗很興盛,在奈良時代一直都是南都佛教之一。尤 四、玄昉於七一七年(養老元年)入唐跟智周學習,七三五年(天平七年)歸國。 三、智鳳、智鸞、智雄於七 二、智通、智達於六五八年入唐,跟玄奘、慈恩學習。歸國年月不詳。 一、道昭於六五三年(白雉四年)入唐,跟玄奘、慈恩學習,六六一年歸國。 以下擬簡略地敘述唯識思想在日本的展開。中國的法相宗,由留學僧傳入日本。 如後面將要述說的那樣,這個法相宗在唐代,由留學中國的道昭、智達、玄昉等
唯識藏附錄
第四節
○
五年或七
在日本的展開
○
六年歸國。
○
三年(大寶三年)入唐,跟法相宗第三祖智周學習
||
傳來的途徑
1
7
7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