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1 - 唯識藏_附錄
P. 261
印象,是那個事物的表象。 概念。然而,與實在論者所說的表象對應的事物,真實地存在於外界。而那個事物的 的樣態。影像被使用於認識作用時,變成與西洋哲學、心理學所說的「表象」相近的 西。 時候,會觀想在自己的心中出現的對象的樣態(影像),不是自己的心以外的任何東 頌說: 可稱為佛的本質、真髓)所得到的體驗,以確定的信念提倡的理論。
可是,在禪定中的事物的影像,亦即表象,是心本身類似那樣的事物而顯現的。 影像的原語是 這是說,在把精神集中於某一個對象,而令心處於寂靜狀態,也就是進入禪定的 例如在《攝大乘論》和《大乘阿毗達磨集論》等之中所引用的《分別瑜伽論》的 唯識無境之理,不是只在頭腦內被理論地組織而成的。它是依據修禪定(甚至也
唯識思想入門 如是住內心,知所取非有,次能取亦無,後觸無所得。 菩薩於定位,觀影唯是心,義想既滅除,審觀唯自想。
。這個語詞本來有鏡中的像、影等意義,指類似某事物
Pratibimba
2
4
4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