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2 - 唯識藏_附錄
P. 262
)。 事物這種認識的成立,說明如下:心看見外界的事物A的印象,即A的表象(影像 ,才能充分理解佛教的根本教理。關於唯識無境之理,情形亦然。 常經驗,才是特殊且虛偽的世界。不能離開禪定經驗考察佛教思想。要根據禪定經驗 本來的世界,也是能更正確地把握事物本質的心理狀態。相反的,我們習慣熟悉的日 是自己的心變化而成的。現代人應該會對這點抱持很大的疑問吧。 的。因此,把這個觀察事實直接應用在日常的經驗世界,而下結論說外界的事物,全 不外是心,或心能任意地做出影像,這樣的觀察都是在禪定或特殊的心理狀態下進行 如下的禪定體驗:加深禪定時,能隨心所欲地,自由地做出影像。可是,對象的影像 ,舉出「由定心自在力故,隨其所欲,定心境界影像而生」這樣的理由。這是在述說 顯現出來的
如前面已經說過的那樣,認為事物真實地存在於外界的實在論者,對例如看見A ㈢ 但是,依照佛教的見解,禪定的世界決非特殊的心理過程,而無寧是應該那樣的 《顯揚聖教論》卷第十四在證明「一切現象是心生出來的結果」這種唯識之理時
基於阿賴耶識緣起說的根據 實在論者的認識構造 唯識藏附錄
(心)
A A' 見看
(像影)
唯識論者的認識構造
(心)
出作 ?
A' 見看
(像影)
2
4
4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