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7 - 唯識藏_附錄
P. 267

「境識俱泯」的思想)。  否定對象的存在,連對認識對象的心的存在也加以否定(這是主張境和識都不存在的  如果所緣(被認識者)不存在,那麼能緣(認識者)也不存在」這個論理,而且不只  ,必須有認識對象存在的立場。唯識思想注意到能所這種依存關係,常自在地利用「  作用,必定藉由對象的存在才會發生,是其特徵所在。這是主張在具體的認識產生時  存者,相對於此,認識對象的作用(能緣)是依存於其對象。總之,掌握認識對象的  、仰賴等意義的動詞  也可知兩者可以說被解作具有相互依存的關係。  認為能單獨存在,而  觀所認識的對象,而且是主觀之外獨立存在的對象。主觀和客觀兩者中任何一個都被  所說的主觀和客觀相當且最典型的語詞。只是主觀指認識的主體、基礎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當中,
                唯識思想入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取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ālambaka (能緣)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itta (心)和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√lamb 派生出來的語詞。也就是說,認識的對象(所緣)是被依    ālambaka (能緣)和    ālambana (所緣)是阿毗達磨佛教以來的用語,也是與西洋    artha (境)是原始佛教以來被使用的語詞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取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ālambana (所緣),即使依據它們的漢譯,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ālambaka 和






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ālambana 都是由具有依照

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   262   263   264   265   266   267   268   269   270   271   2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