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1 - 唯識藏_36
P. 361

第八識,故新熏種子以七轉識為能熏,以第八識為所熏處。  但不與現身的能熏識和合故,亦不容受熏。在諸法中能具足上述四義的,只有現身的  時同處和合不相離。如過去、未來的第八識,及他身的第八識,雖然亦具足前三義,  故,不容熏習。又像無為假法,因堅密常住故,亦不容熏習。  ,同樣也不容熏習了。例如第八識相應的五遍行,雖然亦具足前二義,但其體不自在  這是因為體不自在,則其作用殊勝,無法保持種子之故。若其性堅密,則常住不變故  識大圓鏡智,其性雖然堅住,但唯有善性故,不容種子的熏習。因此說佛果無熏習。  熏的緣故。反之,無記性較為中和,不排拒善惡故,比較容易受熏。例如佛果的第八  無記才行。這是因為善染(惡、有覆)性的勢力比較強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與能熏和合性,一名能所和合性。這非但要具足上述的三義,同時還要與能熏同  可熏性是其體非但要自在不隨他,同時還要不堅、不密、不常才行。為什麼呢?  無記性:種子不但要具足上述的堅住性,於善、惡、無記的三性中,亦必須無覆
                唯識要義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 7
   356   357   358   359   360   361   362   363   364   365   3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