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2 - 唯識藏_01
P. 102
來求者,積以頓施。是故菩薩不積聚施。 有過。何以故?謂積聚施,先來求者,或有百數而不施與,令彼嫌恨,起不忍心;後 物等,求者亦等,漸施、頓施,以何因緣見福差別?又復菩薩見積聚施過,不見隨施 堪能不施。不如法見,非不施與,云何積聚,然後乃施?亦非積聚而施福增多。所施 求世間、出世間淨。 ;九者、不求恩;十者、不求報。 積聚;四者、不高心;五者、無所依;六者、不退弱;七者、不下心;八者、不背面 樂。彼財施、無畏施,分別此世樂;法施者,分別今世後世樂。 ,不顛倒說法,具足說法,授人禁戒。如是略說菩薩九種施,令諸眾生得今世後世安
不高心施者,菩薩於求者所,謙下心施,不觀他勝,競心布施,不以施故,而自 不積聚施者,菩薩不久積財,然後頓施。何以故?非菩薩有所施物,見來求者, 不異見者,菩薩於施不起異見,言無果報;不以害生布施,謂言是法;不於此施 不留難施者,菩薩有來求者,疾疾布施,不作留難,時滿所願,過其速望。 云何菩薩清淨施?略說十種。云何十?一者、不留難;二者、不異見;三者、不
菩薩地持經卷第四
9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