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8 - 唯識藏_01
P. 98
、所施物少;三者、財物雖多,貪愛增上;四者、見未來世具足財果而生貪著。 布施:是名菩薩智慧布施。 於苦惱者,悲心布施;於功德者,憙心布施;於饒益己者及善知識、親族人所,捨心 ,如實知已,而行布施,是名菩薩智慧布施。復次,菩薩於不饒益己者,慈心布施; 當以不自在故,不以施我,如是經法,則不施與。菩薩作如是法施者,名智慧施。 語發遣,不令致恨。若以餘物兩三倍施,作是方便,令知菩薩不以慳故,而不惠施, 觀察彼人無成就相,以淨施法而開解之,稱言:「賢首!此物先捨,已有所屬。」軟 捨物作淨施者,取以與之。諸佛菩薩於一切眾生無不捨之物,作如是知,滿求者意。 財物,故名住聖種菩薩,亦得無量功德,常自憶念如是功德,於一切時,常隨增長。 譬如
先不習施者,菩薩見正求者,多有財物而不生施心,當知是我不習施故,疾行智 復次,菩薩有障施、障施對治,如實知之。障施有四種:一者、先不修習;二者 復次,菩薩一切施,所謂法施、財施、無畏施,比類相貌,若名若義,分別因果 凡是淨施所畜之物,為諸佛菩薩受寄護持,見彼來求,觀察其人有成就相,先所
菩薩地持經卷第四
8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