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 - 唯識藏_01
P. 30

漏者,學、無學。有漏者,三界繫: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彼一切三界,隨其所應,  樂。  受樂;五者、無罪樂。  名此世、他世安自他利。  有法現世受苦,他世受樂;有法現世受樂,他世受樂;有法現世受苦,他世受苦:是  非他世。此四種受、四種法,次第隨其所應。云何為四?有法現世受樂,他世受苦;  相。

                   眾苦息已,思惟三種因樂,起身心受,是名受樂。受樂有二種:有漏及無漏。無  因樂有二種:一者、情塵觸因緣,故樂受生;二者、今世、後世愛果業。是名因  樂自他利者,略說五種:一者、因樂;二者、受樂;三者、苦對治樂;四者、斷  涅槃及涅槃道、涅槃分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是名寂滅安自利他。  安自他利菩薩有此世安,非他世;有他世,非此世;有此世、他世;有非此世,  安自他利菩薩以離染汙樂、眾具樂、住禪樂,饒益自他,是名攝受相。  菩薩所攝善根,若多若少,修習成就,亦以此善成就眾生,調伏建立,是名無罪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菩薩地持經卷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25   26   27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