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 - 唯識藏_01
P. 35
上菩提;若福智不具,終不能得:是名菩薩因攝、果攝自他利。 智有四種果,廣說則無量。 取眾生。菩薩依智故,攝受正福,種種巧便,為諸眾生,乃至無上菩提。如是略說福 欲障不起,是名為近。此三因不具者,福智不生。 智、倒念、倒受,是名住顛倒緣;與此相違淨分,名住不顛倒緣。離長養福智方便處 順近緣;三者、本習福智。近緣者,不住顛倒緣,住不顛倒緣。習近惡知識,倒說福 便等如前說,是名智分。如是福智略說六種,廣說則無量。 智分。依精進故,修行施、戒、四無量等,是名福分。依精進故,修聞思修惠、陰巧 善不善法、有罪無罪法、下法上法、垢法淨法,及諸緣起,皆能如實分別觀察,是名
若報,若報因,若報果,一切依福起,福依智起 云何福果、智果?菩薩依福故,為諸眾生,於無窮生死備經眾苦,隨其所欲,攝 云何福因、智因?福因、智因略說三種:一者、得長養福智方便處欲;二者、隨
菩薩地持經卷第一
① 「起」字下,底本有「智」,今依據磧砂本刪去。
① 。此二具足,最勝最上,得無
2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