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3 - 唯識藏_04
P. 133
有時展轉角眼相視;由相視故,意憤轉增;意憤增故,從彼處沒。或有所得自體,由 續住;由久住故,忘失憶念;由失念故,從彼處沒。或復有天,名曰意憤,彼諸天眾 由自所害,不由他害,謂有欲界天,名遊戲忘念,彼諸天眾或時耽著種種戲樂,久相 為解脫,當知此是有上梵行求。無上梵行求者,謂求無漏界。 行求者,為求不動、空無邊處、識無邊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想非非想處,起邪分別,謂 以上不立為生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梵行求者,一切皆為求無漏界。或復有一墮邪梵 樂故,一切皆為三種樂生。由諸世間為不苦不樂寂靜生處起追求者,極為尟少,故此 求者,一切皆為三種欲生,更無增過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有求者,多分求樂,由貪 喜樂灌灑其身,謂第三靜慮地諸天,是名第三樂
復次,自體建立者,謂於三界中所有眾生,有四種得自體差別:或有所得自體, 答:由三種求故:一、欲求;二、有求;三、梵行求。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欲 問:何故建立三種欲生、三種樂生耶? 復有三種樂生。或有眾生用離生喜樂灌灑其身,謂初靜慮地諸天,是名第一樂生
瑜伽師地論卷第五
1
0
0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