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52 - 唯識藏_04
P. 252

所引喜、不善所引憂、不善所引捨。又於五法修習圓滿,謂歡、喜、安、樂及三摩地。  安樂所引,欲界不爾,非欲界中於法全無審正觀察。  底、無想三摩鉢底、滅盡定等三摩鉢底。  ,復有有學、無學、非學非無學等三摩地。  三摩地。復有五種,謂聖五支三摩地。復有有因有具聖正三摩地,復有金剛喻三摩地  復有三種,謂喜俱行、樂俱行、捨俱行。復有四種,謂四修定。復有五種,謂五聖智  無尋唯伺、無尋無伺。復有三種,謂小、大、無量。復有二種,謂一分修、具分修。  ;七、非想非非想處解脫;八、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脫。  解脫身作證具足住解脫;四、空無邊處解脫;五、識無邊處解脫;六、無所有處解脫

                   復次,初靜慮中說離生喜,由證住此,斷除五法,謂欲所引喜、欲所引憂、不善  云何安立?謂唯此等,名等引地,非於欲界心一境性。由此定等,無悔、歡喜、  等至者,謂五現見三摩鉢底、八勝處三摩鉢底、十遍處三摩鉢底、四無色三摩鉢  等持者,謂三三摩地:一、空;二、無願;三、無相。復有三種,謂有尋有伺、  解脫者,謂八解脫:一、有色觀諸色解脫;二、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解脫;三、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   247   248   249   250   251   252   253   254   255   256   2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