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3 - 唯識藏_05
P. 353

,是故發心,趣入所攝。又諸菩薩要發心已,方能漸次速證無上正等菩提,非未發心  最勝。  知最初發心有五種相:一者、自性;二者、行相;三者、所緣;四者、功德;五者、  心所起正願,於餘一切希求世間、出世間義妙善正願,最為第一,最為無上。如是應  極善,是賢極賢,是妙極妙,能違一切有情處所三業惡行功德相應。又諸菩薩最初發  一切義利為所緣境。又諸菩薩最初發心,能攝一切菩提分法殊勝善根為上首故,是善  諸菩薩緣大菩提及緣有情一切義利發心希求,非無所緣,是故發心以大菩提及諸有情  如是發心,定自希求無上菩提,及求能作有情義利,是故發心以定希求為其行相。又  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,能作有情一切義利,畢竟安處究竟涅槃及以如來廣大智中。」  心以初正願為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諸菩薩初發心已,即名趣入無上菩提,預在大乘諸菩薩數。此據世俗言說道理     復次,菩薩最初發心,於諸菩薩所有正願是初正願,普能攝受其餘正願,是故發
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發心品第二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   348   349   350   351   352   353   354   355   356   357   3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