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1 - 唯識藏_05
P. 351

當知種姓菩薩雖生惡趣,然與其餘生惡趣者有大差別。  厭離,於生惡趣受苦有情,深起悲心。如是等事,皆由種姓佛大悲因之所熏發,是故  解脫;雖在惡趣,而不受於猛利苦受,如餘有情生惡趣者;雖觸微苦,而能發生增上  知與餘生惡趣者有大差別。謂彼菩薩久處生死,或時時間生諸惡趣,雖暫生彼,速能  被染汙,如是白法皆不顯現,或於一時生諸惡趣。菩薩雖生諸惡趣中,由種姓力,應  無上如來果位為證得因,應正道理,餘不應理。  ,性與如是功德相應,成就賢善諸白淨法,是故能與難得、最勝、不可思議、無動、  波羅蜜多種姓相。  ,性不微昧,性不愚癡,遍於彼彼離放逸處,有力思擇。如是等類,當知名為菩薩慧  多種姓相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何等名為種姓菩薩白法相違四隨煩惱?謂放逸者由先串習諸煩惱故,性成猛利長  種姓菩薩乃至未為白法相違四隨煩惱若具不具之所染汙,性與如是白法相應。若  應知是名能比菩薩種姓麤相,決定實義,唯佛世尊究竟現見。由諸菩薩所有種姓  云何菩薩慧波羅蜜多種姓相?謂諸菩薩成俱生慧,能入一切明處境界。性不頑鈍
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   346   347   348   349   350   351   352   353   354   355   3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