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8 - 唯識藏_06
P. 28
若過若增。過去菩薩求大菩提,已於中學;未來菩薩求大菩提,當於中學;普於十方 ,所謂欲令現法樂住安住其心,身心無倦,成熟佛法,成熟有情。 其心,攝善法戒能成熟自佛法,饒益有情戒能成熟有情。如是摠攝一切菩薩所應作事 、饒益有情戒。如是三種菩薩淨戒,以要言之,能為菩薩三所作事,謂律儀戒能安住 無量大功德藏,能滿淨戒波羅蜜多;五者、現法、後法常得成就自性淨戒,戒成其性。 在在所生,常與淨戒若等若增諸菩薩眾為其同分,為同法侶,為善知識;四者、成就 種勝利:一者、常為十方諸佛護念;二者、將捨命時,住大歡喜;三者、身壞已後, ,現證無上正等菩提。乃至未證無上菩提,依此無量菩薩戒藏正勤修習,常能獲得五 故。如是十種,是名菩薩清淨戒。 遠離一切外道見
如是菩薩唯有爾所菩薩淨戒,唯有爾所淨戒勝利,唯有爾所淨戒所作,除此無有 如是如上所說一切自性戒等九種尸羅,當知三種淨戒所攝,謂律儀戒、攝善法戒 如是菩薩大尸羅藏,能起當來大菩提果。謂依此故,菩薩淨戒波羅蜜多得圓滿已
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二
9
6
6
0
0